登录
01

2025-04-11

清风 | 古代廉吏的“清廉诗”

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“清廉诗”,这些诗大多为颇有文采的官员所作,其中不乏清官良吏。他们淡泊自律,清心直道,常赋诗明志,充满正气,为后人传诵称道。 坦陈为官事项。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官比较廉洁,他曾任左拾遗,位虽不高,职在谏言,于此他坚守本分,主张“有阙必规,有违必谏,朝廷得失无不察,天下利病无不言”;他关心民瘼,常以诗诉民声,留下了《观刈麦》《卖炭翁》等经典诗篇,诉说百姓生活艰辛,揭露社会弊病。白居易还有一个习惯,就是每逢职务变动时,都要将自己的收入或财产悉数赋诗“公示”。初出仕时,他任秘书省校书郎,即负责官署公文

02

2025-03-14

清风 | 以树为师 以树为友

春风吐绿,草木初萌,又是一年植树时。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朋友,不仅提供了日用之便,而且也是智慧的寓所,给人以情感慰藉、精神滋养。 树木无声,但以其坚韧的品质令人敬仰,更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世人。比如,树木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,就像竹子在最初的几年里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增长,但当它突破土壤的那一刻,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拔节生长,这种“厚积薄发”的智慧,正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当学习借鉴的。树木的根系庞大且深入,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大地的养分,启示我们要做到事业常青,必须始终保持学习热情,专注内功,不断自我提升。树木在活着的时候,吸碳吐氧、遮风挡沙、造福人类,在倒下以后还要燃烧自

03

2025-02-17

清风 | 家风正则民风淳

家,不仅是血脉相连的情感牵挂,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、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。家风犹如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,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,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,成为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。家风正则民风淳,民风淳则社稷安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,让良好家风汇聚成社会清风。 立家规。古人特别重视立家规,以此来约束家人的言行。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的古训,以及《颜氏家训》《朱子家训》等经典,不仅包含修身齐家、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规定,更有着诸多清正廉洁方面的训诫。家风淳正,贤人辈出,与先祖立下的家规不无关联。以山西闻喜裴柏村裴氏家族为例,先祖立下“重教守

04

2024-12-17

清风 | 不妄用者不过取

“不厚费者不多营,不妄用者不过取”,语出清代魏裔介的《琼琚佩语》,其意为不奢侈浪费的人,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;不挥金如土的人,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。不厚费、不妄用的背后是戒奢崇俭,耐得住清贫、抵得住诱惑的定力和境界。这番见解,至今给人启迪、发人深省。 俭何以廉?北宋司马光在其家书《训俭示康》中给出了答案:“夫俭则寡欲,君子寡欲,则不役于物,可以直道而行。”意思是说,节俭可以减少贪欲,君子如果少贪欲就能够不被外物役使,可以走正直的路。其子司马康在父亲教育下,以俭为美,做官以廉洁而传名于后世。俭则寡欲,奢则贪求,这正是节俭的廉政意义所在。

05

2024-11-25

清廉自守

“自守”一词出自汉代扬雄《解嘲》:“位极者高危,自守者身全。”其意为越是位高权重,越要敬畏权力、居安思危,注重控制自己的欲望,守德守道才能得以周全。清代钱泳在《履园丛话》中写道:“其为官也,刚方正直,清廉自守,而讼断如流,虽老吏莫能窥其奥,一时有神君之目。”此言中的“清廉自守”,指为政者要清正廉洁,自觉坚持自己的操守,这是应有的本分。 “守”,会意字,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,寸为法度。“守”字始见于金文,字形如同一间大房子里有一只在整理东西的手,

06

2024-10-18

人生的三把尺

手握人生三把尺,走好人生每一步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,作者的父亲是一名木匠。他有三把尺子,一把直尺,一把方尺,一把卷尺。直尺用来拉直线,方尺用来量直角的两边长,卷尺则纯粹是为了携带方便。凭着这三把尺子,父亲完成了无数精细的木工活。听过一句话说:“人生需有尺,做人需有度。”每个人这一生,又何尝不需要三把尺子? 第一把尺:比较 很多时候,我们能够轻易地评判别人,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。因此,人生在世,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把“比较”的尺子。古语有言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与优秀的人比较,学习他们的长处;与身

Copyright©2018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湖北省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     备案号:鄂ICP备10208585号-1 网站建设:京伦科技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424号